其次,在亨内西做出犯规动作之前,塔雷米将球向右前方趟出,如果没有这次犯规,那他便会趟过门将,很可能直接面对空门。但在犯规发生时,威尔士队3号威廉斯正在全力奔跑回防,已经跑到了犯规发生的地点附近。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情况下亨内西的犯规是否符合“破坏对方明显进球得分机会”判定标准中的“防守队员的位置和人数”?
IFAB《足球竞赛规则》节选——破坏进球或明显进球得分机会(DOGSO)
其实,无论更为符合何种理由,这都是次应被处以红牌的犯规动作,裁判员埃斯科瓦尔在第一时间仅出示黄牌的决定是无法令人接受的。
事件发生时,由于并未预料到伊朗队的反击,埃斯科瓦尔根本就没有跟上比赛发展的速度,判距至少在40米开外,基本要靠第一助理的反馈来判断,这也是其无法及时做出精准判罚的主要原因之一。
纵观整场比赛,埃斯科瓦尔的执法尺度仿佛“忘了带牌”,实则已经超出了“执法尺度偏松”的范畴,屡次对犯规动作进行降格处罚。
第16分钟,贝尔带球沿右侧球门线突入罚球区,被伊朗5号队员肘击放倒在地,破坏了一次有希望的进攻,然而当值主裁埃斯科瓦尔却仅吹罚了犯规,并未出牌。
第31分钟,威尔士队15号阿姆帕杜出球后被伊朗队6号从侧方踢到脚踝部位,埃斯科瓦尔判罚了犯规,但同样没有对这次明显的鲁莽犯规行为出示黄牌。
下半场阶段,双方队员“摸清”主裁的尺度后依然进行着相当凶狠的拼抢,没有任何收敛。
第53分钟,拉姆塞得球后试图加速突破防守,被伊朗队员来了次“关门防守”,8号普拉利甘吉伸腿将拉姆塞绊倒,埃斯科瓦尔仍然没有出牌。
第68分钟,威尔士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手臂触球,裁判员没有判罚球点球。从回放可以看出,威尔士队员手球前身体已经失去平衡,手臂也处在自然位置,所以不判罚手球犯规是正确的。
该给黄牌的不给,该给红牌的给黄牌,埃斯科瓦尔本场比赛的执法表现可谓是“充满槽点”。
值得一提的是,埃斯科瓦尔在2019年执法中北美及加勒比海足联金杯赛决赛时,就曾创造过整场比赛零红黄牌的“壮举”。在那场墨西哥1:0战胜美国夺冠的决赛中,双方队员拼抢异常激烈,全场共计出现了27次犯规,没人被黄牌警告完全是由于埃斯科瓦尔的降格处罚。
这样看来,危地马拉名哨埃斯科瓦尔在本场世界杯小组赛的执法表现倒也不足为奇,沿用了其本人一贯以来与规则不同的红黄牌标准。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世界杯赛场,需要所有裁判员做到严格依规执法,埃斯科瓦尔这样的判罚方式不仅与规则不符、与国际足联的要求不符,而且对保护球员起不到任何实质性作用。
此外,在本场比赛的上半场阶段,埃斯科瓦尔的两位助理裁判员也都出现了低级失误。
开场仅2分55秒,威尔士(攻方)队员将球捅出,球碰到角旗杆后从球门线出界,整个过程均发生在第一助理裁判员凯莱布·威尔士的面前,但他却在犹豫了两秒钟后举旗示意掷界外球,随后才意识到自己的低级失误,改为球门球的旗语。
第14分钟,伊朗队通过配合打入一球。在阿兹蒙送出最后一传时,进球队员17号戈利扎德明显处在越位位置(人在球前),第二助理裁判员胡安·莫拉却没有举旗示意越位,埃斯科瓦尔随即判罚进球有效。好在最终通过VAR的介入,埃斯科瓦尔改判越位犯规,挽救了一次明显的越位漏判。
不得不说,本届世界杯上一些裁判员和助理裁判员的表现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助理裁判员方面,在德国与日本的比赛中,同为来自中北美及加勒比海足联的两名助理裁判员也先后出现了低级失误,此外还有比利时与加拿大比赛中西卡兹韦二助的“守方队员回传球越位”低级误判,国际足联裁委会主席科里纳这几天估计被气的不轻。
综合裁判组的整体表现,本场主裁马里奥·埃斯科瓦尔在这之后应该很难再获得担任主裁的机会了。
在现已亮相的4名中北美地区裁判员中,只有墨西哥的塞萨尔·拉莫斯发挥出了正常水准,吹罚德日之战的巴顿勉强令人满意(助理除外),美国国哨埃尔法思以及埃斯科瓦尔的表现都远低于预期,最后恐怕只有拉莫斯有希望晋级淘汰赛执法了。
A组 卡塔尔1:3塞内加尔
委派“欧冠决赛级别”裁判员——“小公主”安东尼奥·马特乌来执法这场比赛,足以看出国际足联裁委会对东道主这场生死战的重视程度。
本场比赛最具争议的事件发生在第33分钟,卡塔尔队11号阿菲夫带球突入罚球区,被塞内加尔队18号萨尔从身后放倒,裁判员没有判罚球点球。
不判点的原因其实很清晰,马特乌也给阿菲夫做了动作解读,他认为阿菲夫向自己身体右侧迈出的那一步是在看到对手从身后上来试图抢截时有意为之,是在故意“找点球”,而且阿菲夫接到队友传出的直塞球后本以形成单刀之势,完全有时间带球加速并完成射门,但他却故意放慢速度,等着对手上来做动作,然后倒地。
这是一次典型的“小公主式”判罚,马特乌的选位极佳,看清了整个过程,并且提前预判到了即将发生的事件,对攻守双方队员的动作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做出不犯规的判罚后也及时地向卡塔尔队员进行了解释。
常看欧冠或西甲的球迷朋友都知道,“小公主”是位个人特点极为鲜明的裁判员,不会允许这类点球在他所执法的比赛中出现。
不过,在本届世界杯罚球区内事件的吹罚尺度下,由于萨尔确实是从身后用大腿将持有控球权的阿菲夫撞倒,如果换成昨天葡萄牙与加纳一役的主裁埃尔法思,那大概率就会判罚球点球。
下半场刚开始不久,第47分钟,塞内加尔利用一次角球机会破门得分。但通过回放可以看出,球出界之前最后其实碰到了塞内加尔18号萨尔的脚面上,本应判罚球门球。但因球速太快,且接触过于轻微,无论是马特乌还是第二助理迪亚斯均没有看到,而这次角球误判也间接导致了后续进球的产生。
此后,马特乌在球门球/角球的判罚上又出现了几次失误,好在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并不大。
纵观全场,“小公主”沿用了自己一贯以来的执法习惯,在保证比赛流畅性的同时通过不停地与球员“唠嗑”来保证其对比赛的控制。
A组 荷兰1:1厄瓜多尔
裁判员“隐身执法”原本是正面评价,但这场比赛的当值主裁——阿尔及利亚人穆斯塔法·古尔巴勒让大家见识到了什么才叫真正的“隐身”。他仿佛不是主裁,而是一名内场观众。
首先来看整场比赛的焦点判罚——上半场临近结束前,厄瓜多尔队员远射经队友身体折射后破门,然而由于处在越位位置的25号波罗索干扰守门员,第二助理裁判员埃特希亚利举旗示意越位,古尔巴勒随即判罚进球无效。
由于波罗索的位置明显阻碍到了对方守门员的视线,影响到了守门员的扑救,属于参与比赛方式中的“干扰对方队员”,所以越位判罚准确无误,VAR在静默核查后也并未介入,说明VAR团队也认可了裁判员的临场判罚。
IFAB《足球竞赛规则》节选——越位犯规
第一助理裁判员古拉里同样也有准确的判罚。下半场开场不久,恩纳·瓦伦西亚补射建功,厄瓜多尔队将比分扳平,古拉里非常准确地判断出了队友射门时瓦伦西亚的位置并不越位,裁判员判罚进球有效,半自动越位技术也确认了这次判罚的准确性。
然而,两名助理裁判员的“高光时刻”并不能掩盖当值主裁古尔巴勒飘忽不定的执法尺度以及令人辣眼的犯规识别能力。第25、70和85分钟,古尔巴勒对三次明显应被处以黄牌警告的犯规行为视而不见。
此外,古尔巴勒对双方队员手上的各种动作可谓是放任不管。只要犯规动作幅度不大、力量没那么夸张,古尔巴勒便可以选择性无视。
第72分钟,厄瓜多尔队员在明显先卡住身位的情况下被对手从身后推倒,古尔巴勒没有吹罚犯规,随后荷兰队利用界外球机会打出了一次极具威胁的反击。
在荷兰队的这次反击过程中,8号加克波在队友传球时明显已经越位至少3米,第二助理裁判员在自己站位非常好、能够清楚地看到越位队员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延迟举旗”,直到加克波完成射门才举旗示意越位,无疑显得有些多此一举了。
本场比赛共计出现27次犯规,古尔巴勒仅出示了1张黄牌。比赛中双方队员的拼抢异常激烈,在主裁如此宽松且随机的执法尺度下更是显得火药味十足,且愈演愈烈。
第30分钟,廷贝尔与埃斯特拉达发生冲突,两人做出了互相推搡的动作,待当值主裁古尔巴勒跑到事发地时,两人早已心平气和地结束了冲突,而古尔巴勒甚至没有对这二位进行口头劝诫。
第86分钟,厄瓜多尔队长恩纳·瓦伦西亚受伤倒地,荷兰队却依然还在不紧不慢地进行传控,直到整整半分钟过后,荷兰队传中被厄瓜多尔门将没收,主裁古尔巴勒这才终于将比赛吹停,两队队员随即爆发了冲突,而当古尔巴勒再次不紧不慢地走到事发地点时,双方队员的冲突早已平息。
如果不是荷兰和厄瓜多尔两队都一心集中在比赛上,无法想象古尔巴勒这种如此被动且隐身的执法方式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这场能够顺利完赛,古尔巴勒必须要感谢双方队员的职业性,都没有给他增添过什么大麻烦。
在国际足联多次强调补时时长的情况下,本场比赛下半场补时仅有6分钟,似乎并不能完全匹配下半场的时间损耗,最终古尔巴勒顺利地结束了自己本次“内场观众”之旅。
B组 英格兰0:0美国
英美大战由“反西方斗士”委内瑞拉裁判执法,国际足联裁委会在开赛前便制造了个话题。
赫苏斯·巴伦苏埃拉曾于2021年荣获南美足联年度最佳裁判员奖,在本届世界杯的南美裁判中顺位可谓是相当靠前的。
不过这场比赛对于裁判员来说难度并不大,双方队员都非常心平气和地踢完了整场比赛,唯一的黄牌漏判莫过于第53分钟卢克·肖对蒂莫西·维阿的犯规动作,在维阿出球后鞋钉踩踏到了其脚踝部位。
此外,上半场第26分钟,特里皮尔将罗宾逊铲倒,巴伦苏埃拉随即鸣哨判罚犯规,但此时美国队已经得球准备发起反击,巴伦苏埃拉本可以先观察下比赛的发展,再做出判断,这理应是一次教科书式的“进攻有利”。
巴伦苏埃拉顺利地完成了这场难度较低的焦点战执法,他在比赛中几乎没怎么同球员进行言语上的交流,后续如果遇到更有挑战性的、更加火爆的比赛,可能会对他的管理能力造成一定的考验。
欢迎留言讨论,但不接受抬杠!
投稿:caipanquan@foxmail.com
更多信息,请关注“裁判圈”微博、视频号
http://weibo.com/caipanqua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