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 导航,
搜索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酱 | 中药图典
酱
Jiànɡ
别名
功效作用
除热,解毒。治蜂虿虫伤,汤火伤。
英文名
a thick sauce made from soya beans, flour etc.
始载于
《名医别录》
毒性
无毒
归经
胃经、脾经、肾经
药性
寒
药味
咸
酱(paste),一种调味料。古代曾以动物如雉、鹿、獐、兔、雁、牛、羊、鱼、虾等的蛋白质为原料加曲加盐发酵制成酱,称为醢酱,亦称醢。西汉时已有用大豆制酱的记载。《齐民要术》作酱法中有豆酱法、肉酱法、鱼酱法、虾酱法等记载。现代以粮食为原料,利用米曲霉为主的微生物,经发酵酿制成各具独特色泽和酱香、咸甜适口、滋味鲜美的多种糊状调味料。将花生及芝麻磨成细腻的糊状酱,称为花生酱及芝麻酱,也可作调味料。红辣椒腌制后磨细成酱,称为辣椒酱,也称辣酱。
酱按原料及生产工艺分为多种。①以大豆和面粉为原料酿制的豆酱,有豆瓣酱、黄豆酱、双缸酱。②以蚕豆和面粉为原料酿制的蚕豆酱。其中加入辣椒酱,则成蚕豆辣酱,亦称豆瓣辣酱,著名的有四川资阳豆瓣辣酱和安徽安庆豆瓣辣酱。③以面粉为原料酿制的面酱,又称甜面酱、甜酱。④豆酱(或蚕豆酱)磨细,与甜酱、辣酱混和,再加入虾米、火腿、牛肉、鸡肉、猪肉、蘑菇、花生酱、芝麻酱等辅料,配制成各种花色辣酱。⑤中国东北地区以豆饼为原料,酱醪经发酵成熟后磨成粘稠适度的糊粥状,称为大酱。
豆酱酿制过程是先将大豆洗净,浸泡、沥干后蒸熟。接入纯粹培养的米曲霉所制种曲或曲精(由种曲经低温干燥后分离其分生孢子),采用厚层通风制豆曲。豆曲在发酵容器内发酵,直至酱醅成熟。成品红褐色而带光泽,具有酱香,味鲜美,咸淡适口。蚕豆酱酿造方法与豆酱基本相同。
面酱酿制过程是用拌和机将面粉、水充分拌和成碎面块,送入常压蒸锅内蒸熟。也有将碎面块连续进入蒸料机内,蒸熟的面糕从下部连续出料。当面糕冷却后,接入种曲或曲精制成面糕曲,再装入发酵容器内,注入热水保温发酵,直至酱醅成熟,变成浓稠带甜的酱。成品粘稠适度,黄褐色有光泽,味甜而鲜,微咸,具有面酱独特的香气。
参看
《食物疗法》- 酱
《食物疗法》- 酱
《本草纲目 · 酱》
中药百科
按分类查药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导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熄风药
开窍药
补益药
固涩药
外用药
按归经查药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心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按药性查药
温性中药列表
平性中药列表
寒性中药列表
凉性中药列表
热性中药列表
按药味查药
甘味中药列表
苦味中药列表
辛味中药列表
酸味中药列表
咸味中药列表
涩味中药列表
淡味中药列表
按名称查药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方剂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电子书
《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学》
中药相关
中医百科
中药图典
有毒中药列表
药品百科
归经
四气
五味
中成药百科
出自A+医学百科 “酱”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9%85%B1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酱”的留言: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1个分类: 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