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8
大
中
小
来源:今日平顺
隆冬时节,俯瞰青羊大地,这里“药草飘香”、“风光”无限。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扶贫政策,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打造旅游、中药材、新能源三大产业板块,逐步走出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平顺路径”。
全域化发展旅游产业,农民的生活“富”起来。“每到节假日,我们这里就人流如织、宾馆旅社爆满,我们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里就找到了事干……”虹梯关乡梯后村村民许政委提起家乡很是自豪。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以重点景区为点、精品线路为线、乡村旅游为面的全域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多人干上了“旅游活”,端上了旅游“金”饭碗。总投资10亿元的神龙湾旅游综合体一期建设项目快速推进;通天峡景区与山西高新普惠集团强强联合,差异化打造虹梯关古道、峡谷风情观光、山寨文化体验、自驾车营地等景点;“神奇太行、梦幻水乡”和特色小镇建设即将启动。80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1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西沟、岳家寨、王家庄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蓬勃发展,迎来各方游客。去年1—10月份,全县旅游综合收入21.52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01亿元,同比增长21%。受经济效益带动,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办起了农家乐,搞起了特色种植,建起了休闲采摘园,全县发展农家乐280余家、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和旅游纪念品开发企业12家、固定旅游购物摊点175个,乡村旅游、运输、接待服务等旅游服务行业从业贫困人口达到5700余人,人均年增收1.2万元左右,旅游产业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全方位推进新能源产业,农民的日子“美”起来。 “我在家里安装了屋顶电站,40天发电量大概400度左右。1千瓦时1块钱,就是400块钱的收入。”尖坪村村民张海仓家里安装了屋顶电站,有了来自“阳光”的收入,这让他十分高兴,该村是我县光伏扶贫项目首个并网发电的村子。如今在平顺,光伏电站早已不是稀罕物,除建设屋顶电站外,不少村子还利用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农光互补两不误。西沟村在香菇大棚上建起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后的收入全部用于村办养老院,惠及村里孤寡老人。我县采取户用屋顶光伏系统、村级扶贫电站、集中式扶贫电站和光伏企业带动四种模式,全方位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壮大,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与此同时,还大力推进中国大唐、中船重工和明阳集团等企业投资的风电、光电项目建设。全县新能源产业装机总容量达到111.435MW。此外,我县还将规划建设村级光伏扶贫项目33.142MW,涉及12个乡镇155个行政村;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一座30MW,装机总容量63.142MW。光伏发电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增收3000余元,照亮了贫困村的脱贫路。